姜子牙姓姜(废话),名尚,字子牙。古人名字的称呼跟我们现代人有点不一样。除了姓和名之外,中间还多了个氏。一般古人称呼都是氏加名的组合,而非现代人的姓加名组合。因此姜子牙在史书中的正式名字叫吕尚。
姜子牙的祖先当过大官,曾辅佐大禹平定水患,因此被封于“吕”地。可是到了姜子牙这一辈的时候,家族早已没落,姜子牙也只是个普通百姓。
姜子牙年轻时当过屠夫,也开过酒店卖酒,生活和芸芸众生并没什么两样。不过姜子牙的志向却和常人不同。别人在闲暇之余都围坐在一起聊天吹牛,姜子牙却喜欢钻研天文地理、军事谋略,以及治国安邦之道。
一转眼,姜子牙已到了70岁,可是年逾古稀的他却仍闲居在家,无所事事。眼看岁月不饶人,姜子牙只好决定主动出击。有一天,他听说西伯姬昌(周朝奠基者,史称周文王)要来附近打猎,于是他便打算“套路”姬昌。
姜子牙在渭水河畔钓鱼,但却故意不放鱼饵,且鱼钩还离水面有三尺远。姬昌路过时看到这个老头这样钓鱼怎么可能钓到,便好心提醒。没想到姜子牙却回答说:“负命者上钩来。”这便是典故“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由来。姬昌万万没想到,自己才是姜子牙要钓的那条“鱼”。
看到这个老头如此奇怪,姬昌突然想到自己之前卜卦的时候,卦象提示他这次出行会得到“霸王之辅”,于是就和姜子牙试着聊聊。结果这一聊,姬昌发现姜子牙还真是经天纬地的大才,因此当即聘请姜子牙当太师,辅佐自己成就事业。
自姜子牙入周之后,周的国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旁边的小诸侯皆以周国马首是瞻。而另一方面,作为天下共主的商朝纣王却倒行逆施,最终惹得天怒人怨,众叛亲离。
姬昌去世后,他的儿子姬发(西周开国君主,史称周武王)即位。又经过几年后,周的国力已在商朝之上。姜子牙见时机成熟,于是向武王提出伐纣灭商的建议。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姜子牙亲率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纣王。当大军出发后不久,突然就遇上了狂风骤雨。武王命人卜卦,卦象显示不吉。武王和群臣都心里都没了底,不少人建议暂且退兵。此时姜子牙又站出来对武王说,造反这种事情只能有一次,现在退兵必将后患无穷。武王觉得有道理,于是彻底打消了退兵念头。
不久后,商周两军在商朝都城朝歌郊外的牧野展开决战。由乌合之众组成的商军很快被打败,周军顺势杀入朝歌,纣王身死国灭。自此,周朝取代了商朝。
周朝建立后,姜子牙、周公等人建议实行分封制,将天下分为若干诸侯国,让这些诸侯国成为周朝的外部屏藩,维护周室安全。这项建议立即被采纳,姜子牙在兴周灭商过程中有卓越贡献,因此首封于齐地营丘(即今淄博市临淄区),这便是后来春秋战国时期大名鼎鼎的齐国。
姜子牙建立齐国后,将齐地治理得井然有序,史称“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除了治理齐国外,姜子牙更多时间还是留在周朝都城镐京处理中央朝廷事务,历仕武王、成王、康王三代周天子。
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在镐京去世,享年139岁。后世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姜子牙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到了元明时期,姜子牙的形象逐渐被神话,后来就成了中国神话中唯一的众神之神,地位仅次于天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