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当召——中国藏传佛教四大名寺之一,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齐名,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
五当召位于内蒙古包头市石拐区吉忽伦图苏木五当沟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旅游景区。五当召景区门票价格60元,蒙古族和藏族可持身份证免费进入景区。
五当召原名巴达嘎尔召,藏语“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召”为“庙宇”之意,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第一世活佛罗布桑加拉措以西藏扎什伦布寺为蓝本兴建,经过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的多次扩建,逐步扩大至今日规模。
五当召以八大经堂、三座活佛邸和一幢安放本召历世活佛舍利塔的灵堂组成;另有僧房六十余间以及塔寺附属建筑,全部房舍二千五百余间,占地300多亩。
八大经堂为苏古沁殿、洞科尔殿、却伊日殿(显教经堂)、当圪希德殿、阿会殿(密宗经堂)、喇弥仁殿(菩提道学经堂)、苏卜盖陵、金科殿等。
苏古沁殿为全寺集会诵经之所;洞科尔殿讲授天文、历法、数学、占卜、推算藏历日期;
苏卜盖陵是五当召一世活佛建庙之前的住宅,因一世活佛创建了本召,去世后僧众为了纪念他就将他的舍利塔存放在此处。
喇弥仁殿,为教义戒律学部,这个学部在内蒙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中只有五当召设立;
金科殿,是供僧人静坐修持的殿;
却伊日殿是研究佛教哲学学部;
当圪希德殿,俗称“训服殿”,是五当召的护法神殿,也称金刚殿;
阿会殿是一座学习医学和密宗学部的经殿;
这些殿宇规模宏大,均为典型的藏式建筑群。殿内塑像、壁画、唐卡俱全,各殿各有特色,或立高达十米的释迦牟尼铜像,或供高达九米的黄教始祖宗喀巴铜像,或护法金刚像,或供奉白度母和绿度母塑像等。三座活佛府邸洞科尔活佛府规模宏大,为第二世活佛热西尼玛于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所建。左右是接待多伦诺尔汇宗寺甘珠尔瓦呼图克图和章嘉国师而建造的两座府邸。
大殿内悬挂了很多彩色哈达和各式幢幡经幡,经幡一般指风马旗,内地佛教寺院是不挂的,它是藏传佛教的特有符号之一。
五当召是内蒙古地区有名的学问寺。为了弘扬佛法,专门设有供喇嘛们学习经典,研究佛学的学塾(札仓)。五当召是享有特权的政教合一寺院,设有监狱、法庭,并有武装。且建筑本身以及各殿堂的壁画和雕塑,体现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转经筒,里面装有经典佛经,外面雕刻着经咒的卷桶,可以转动。藏传佛教认为,持诵真言越多,越表对佛的虔诚,可得脱轮回之苦。因此人们除口诵外,还制作“嘛呢”经筒,把“六字大明咒”经卷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
五当召历史悠久,文物丰富,2011年7月中旬,经过对实物和图片的筛选,从近2000件文物中精选出437件套各类文物,从中发现了许多历史、艺术价值极高的重要文物,按建档分类,五当召文物分为金属造像、非金属造像、唐卡、法器、塔、曼陀罗、柱毯、杂项等,其中元、明时期的佛像达19尊。唐卡保存近500幅,绘制精美,画法细腻,这些文物使五当召文物收藏数量、品相、等级都位列于自治区文物收藏前列,有些在中国都是少有的文物精品。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至八月初一举行全寺将举行庙会,喇嘛们在苏古沁殿念“嘛呢经”,傍晚喇嘛们手持经轮,吹着法号,敲着羊皮鼓绕寺庙而行。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一日,在正殿举行春祭仪式,这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献哈达、焚香、供祭品,极其隆重。
走进五当召,沿途可见大大小小的玛尼石。玛尼石是藏族的传统民间艺术,大都刻有古象雄佛法的八字真言。
五当召寺内竖有两尊雕塑:金翅大鹏鸟与四兽图。
在藏传佛教中,金翅大鹏鸟是殊胜的本尊之一,与天、龙、阿修罗等共列位于佛说法之会座,大鹏金翅鸟是一切智慧忿怒的部主,也是成办事业、降伏阴邪土地神邸及各种龙妖病的锐利武器。
四兽图取材于民间传说故事:一只贡布鸟衔来一颗种子抛到地上,一只兔子看见了,便刨了一个坑把种子埋在土里;不久种子长出了幼苗,一只猴子看见了,为了保护幼苗,他用树枝把幼苗围了起来,并拔去四周的杂草,一头大象看到了这一情景后,便每天用长鼻汲来山泉浇灌。幼苗在它们的精心呵护下长成了参天大树。传说贡布鸟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佛,山兔是舍利子,猴子是目犍连,大象是阿难。在藏传佛教中,将此图称为“四和合” “和睦四兽” “和睦四瑞” “和合四兽” 等名称,表示敬老及和睦共处的意义。
从寺庙对面的小山上俯瞰五当召,群山环绕,松柏掩映,层层叠叠的殿堂雄浑壮观,气势恢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