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百科

手机版

阿里腾讯百度等积极拥抱MCP,加速Agent的繁荣和爆发

Claude母公司Anthropic推出的MCP(模型上下文协议),当下正在引起广泛关注。

继Cursor、OpenAI、Winsurf等海外厂商宣布接入MCP协议后,近期百度、高德、腾讯三大地图纷纷在MCP Server领域发力,推出了一系列功能和服务。

作为云计算厂商,4月9日阿里云百炼上线业界首个全生命周期MCP服务,无需用户管理资源、开发部署、工程运维等工作,5分钟即可快速搭建一个连接MCP服务的Agent。

同日,腾讯云上线正式发布“AI开发套件”,支持MCP插件托管服务,帮助开发者最快 5 分钟搭建业务型AI Agent。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即将在4月25日举办的Create开发者大会,有一个分会场则是围绕MCP延伸的。据悉,该分会场还将发布云厂商中首家专门面向MCP的门户商店MCP store。

何为MCP?它是一种开放协议,它允许系统以可泛化的方式为AI模型提供上下文信息,从而跨越不同集成场景实现通用性。该协议定义了 AI 模型如何调用外部工具、获取数据以及与服务交互。

(图为MCP 架构)

在业内,不少人因为MCP的出现为之兴奋,将其称之为AI界的“HTTP”、“万能插头”、“USB”等。中信证券认为,从Function Calling到MCP,工作流解耦价值凸显。“在AI Agent中,MCP相较于传统Function Calling外部工具的调用方式,通过主机、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解耦,大幅降低重复开发成本,同时提升了各类AI工具的互联互通能力,亦为全球复现Manus的关键技术。”

在与阿里云百炼高级产品专家徐志远对话时,他谈及MCP出现的价值和意义时表示:“将工具本身的使用平权化,对于工具的提供者或供给者而言,它做好的工具和软件服务,能够更好地被各个模型去使用,这极大地提升了供应范围。”

不过也有一些开发者提出了一些现存的挑战:功能实现成本过高、开发流程不闭环、多Agent环境的状态隔离、安全风险等等。在海外社区,也有一些质疑声出现,认为实用价值并不高。

OpenAI、“BAT”相继接入MCP协议

谈起Anthropic,多多少少都会牵扯到OpenAI。Anthropic是2021年由负责OpenAI研发研究副总裁Dario Amodei和他的妹妹安全政策副总裁Daniela Amodei及OpenAI另外5名员工联合创立。在海外,Anthropic被认为是最可能挑战OpenAI的独角兽公司。

MCP协议是Anthropic去年11月提出并开源的标准协议,旨在解决大模型与外部数据源及工具之间的交互难题。今年2月,MCP在开源社区受到广泛关注,多家平台相继接入。

再到3月26日,OpenAI CEO Sam Altman在社交平台上确认,OpenAI 将在旗下产品,包括ChatGPT桌面应用,集成Anthropic的MCP协议。Sam Altman 指出,“MCP 的市场反响很好,我们也很高兴能在自家产品中支持这项协议。目前此协议已经在 Agents SDK 中开放,对于ChatGPT桌面版应用以及Responses API的支持也即将推出。”

OpenAI这一举动引发了大家热议,Anthropic 公司首席产品官Mike Krieger也出来发声:“很高兴看到大家对 MCP 的喜爱延伸到 OpenAI——热烈欢迎!MCP 已经成为一项蓬勃发展的开放标准,目前已经吸引到成千上万的集成且仍在不断增长。只有全面接入已经存在的数据和软件当中,大语言模型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作用。”

4月9日,谷歌DeepMind首席执行官Demis Hassabis在社交平台上宣布,谷歌将为旗下Gemini模型及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添加对Anthropic 旗下MCP的支持,但未明确具体时间表。

国内厂商也正在相继拥抱MCP协议,国内地图巨头厂商百度、高德、腾讯纷纷在MCP Server领域发力,比如开发者在智能体应用的开发过程中,可轻松通过百度地图MCP Server调起地图能力,满足用户在各类出行场景中的需求。

云厂商也快速跟进,4月9日,阿里云百炼上线业界首个全生命周期MCP服务,百炼平台首批上线了高德、无影、Fetch、Notion等50多款阿里巴巴集团和三方MCP服务,覆盖生活信息、浏览器、信息处理、内容生成等领域,可满足不同场景的Agent应用开发需求。

以日常生活应用场景为例,用户不需要繁杂的资源部署和运维工作,且无需编写代码让大模型调用和接管工具,直接在百炼平台上选择通义千问大模型和高德MCP服务,即可快速搭建一个具备城市旅游美食规划的Agent应用。

腾讯云则正式发布AI开发套件,帮助开发者最快5分钟搭建业务型AI Agent,支持MCP插件托管服务,插件开发、部署、运维全打包。同时,AI开发者套件支持第三方MCP Server。

蚂蚁集团旗下的OceanBase也已实现MCP协议的对接,OceanBase MCP Server 已收录在官方仓库,能够与各类 MCP 客户端(如 Claude Desktop、Cline 等)共同使用。用户可以基于 OceanBase 的私有化部署环境使用,还可以支持OB Cloud云数据库。

另外从百度内部人士处获悉,百度将在2025年Create AI大会期间发布云厂商中首家专门面向MCP的门户商店MCP store。

让工具平权,促进Agent的爆发

各大厂商相继宣布接入MCP协议后,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刘伟光表示,MCP是今天公认的业界标准,有望加速AI应用爆发的“最后一公里”的连接。

对于MCP的价值,目前业内主流的声音是偏正向的,多家证券、投研机构都发了相关报告。中信证券称随着头部公司的加速支持,MCP生态边界有望进一步拓展,加速AI产业发展。

华福证券报告提到,海外 Agent 领域形成 “基座模型 + 操作平台 + 万能接口” 框架。MCP 作为万能接口,可让外部服务通过标准化接口与 AI 模型对接,已建立庞大生态群,是 AI 生态关键连接,使开发部署更高效便捷。

中泰证券认为当前以MCP为代表的工具调用协议标准化落地、OpenAI的Agent SDK框架逐步完善、大模型Coding能力提升至产业应用级别、Token调用成本大幅下降等因素叠加,各项技术模块已逐渐完整拼接。“AI Agent已经走到从组件齐备到整体协同运转的‘临界点’,产业生态将步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不过,当MCP如火如荼时,也有行业大佬出来“泼冷水”。比如AI大神Karpathy直接泼冷水:“赶紧停了吧,这就是新瓶装旧酒”。实测数据显示,用MCP的AI在工具调用准确率上只比传统方法高3%,而且照样会产生“AI幻觉”。

在开源社区中,也有开发者提出了指责:“我完全同意(对MCP的批评)。MCP的功能设计过度复杂,实际优势并不明显。它要求开发者自己定制工具,开发和调试都会浪费大量时间。”

另据《科创板日报》报道有IT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的封闭生态,难以让MCP协议发挥预想的效应。“各个互联网企业会在内部生态里实现打通,但对外该封闭还是封闭。而MCP 协议的初衷是在开放数据的预设场景下推出的,如果不是这样的,那么其对AI智能体生态打造的作用会很有限。”

徐志远认为MCP协议的价值在于将工具本身的使用平权化。但是相较于DeepSeek带来的AI平权,MCP的上手门槛还更高一些。

“Agent的爆发除了模型能力的平权,仍然需要模型能够使用真实世界里的各种服务来完成你最后用的搭建。我们会发现在MCP出来之前,这个服务并不是平权的。”徐志远表示这层平权后,会大大繁荣供给侧或者模型能够用到的能力scope,最终可以促进Agent的繁荣。

他判断,未来几年Agent的数量将超过现有的软件应用。“我们相信Agent的繁荣和爆发只缺一个点,Agent的构建者或者说业内从业者,对领域、行业和真实需求的洞察和理解。”

(MCP协议官方地址:
https://modelcontextprotocol.io/introductio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