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艺蝴蝶在光影间翩翩起舞,童真的画作在社区空间自由绽放,一场跨越界限的艺术对话就此开启。近日,“蝶舞迎未来”公益画展在曹杨新村街道百禧公园亮相。通过100幅儿童画作与数千只环保蝴蝶的共生演绎,将美育融入市井烟火,用艺术架起社区融合的桥梁。
步入画展区域,水彩晕染的星空、油画堆叠的森林与素描勾勒的机器人,构筑出奇幻的艺术天地。这场以儿童视角重构世界的展览,通过童趣画作构建出独特的艺术场域。“儿童的表达更有创造力。”花溪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健表示,“希望居民通过儿童的视角了解他们的世界,也希望大家通过画展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在这样的理念下,本次展出作品采用“普特融合”创作模式,由特殊儿童与普通孩子携手完成。展区以“去评判化”理念打破传统分区展览方式,通过艺术打破隔阂,让观众以平等姿态走进特殊群体的精神世界。
百禧公园小白楼展区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悬挂于空中和放置于台阶的布艺蝴蝶,成为展览中最富诗意的注脚。这些蝴蝶以咖啡渣浸染牛仔布料,呈现出独特的自然肌理,用服装余料裁剪拼接,勾勒出精致的蝶翼纹理。这些精巧的装置,由街道、公益组织与社区家庭携手创作,用指尖完成了“破茧成蝶”的蜕变,将废弃材料重新赋予了生命。
街道、公益组织与社区家庭共同制作环保蝴蝶
“我们把咖啡渣与时尚余料重新利用,制作成布艺蝴蝶,展现了循环经济的无限创意与可能性。”策展人云深介绍道,“从‘线性消耗’到‘闭环再生’,我们希望让可持续时尚成为触手可及的温暖行动。”
小白楼二层还特别设置了互动区域,市民可自由涂色蝴蝶纸卡并贴于墙面,共同创作一面色彩斑斓的蝴蝶墙。在互动区认真为蝴蝶纸卡上色的小朋友笑着说,“这个活动很有意思,我虽然画画不太好,但也能参与其中,感觉自己也成了艺术家。”
“社区是普通人的舞台”,这是云深在介绍画展时反复提到的一句话。区别于传统美术馆的精英属性,“蝶舞迎未来”画展大胆突破空间界限,将美育融入巷陌。从废弃材料的再生蝶翼到普特共绘的童真宇宙,百禧公园小白楼展区使艺术从课堂走向社区公园,从展墙延伸到台阶,让社区街巷成为没有围墙的美术馆。
据悉,本次“蝶舞迎未来”画展由曹杨新村街道联合一境忆公益机构等共同举办,展期将持续至4月底。画展不仅为社区居民带来了艺术的享受,更通过艺术与公益的结合,促进了社区的融合与交流。未来,曹杨新村街道将继续深化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完善无障碍设施与融合教育,为特殊群体构建更包容的成长环境。
原标题:《数千只蝴蝶飞进公园?来这个画展看春天→》
栏目编辑:顾莹颖 文字编辑:赵菊玲
来源:作者:胡文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