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呼和浩特市东二环快速路桥下,几名绿化工人正挥锹培土、扶正树干,将一株株新疆杨栽入新挖的树坑中。
“这些树耐寒、耐旱、生长快,树干笔直,夏天还能遮阳。”一名绿化工人笑着向记者介绍。这是呼和浩特市园林部门补植行道树的一幕。据悉,呼和浩特市行道树补植工作从2月底开始,预计在5月中旬前补植近万株。
“补植不是简单‘填空’,而是要让城市通风廊道和生物迁徙廊道接续贯通。”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晓敏指着东二环快速路绿化带向记者介绍,此次重点补植路段从如意和大街延伸至成吉思汗大街,全长约4公里。工作人员遵循优先补植原树种原则,对缺失的新疆杨、旱柳等本地树种进行同品种填补,确保街道景观协调统一。
据悉,今年补植工作特别注重“延绿添彩”,在核心区计划新增20余种观花植物。在东二环快速路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了新栽树木的特别“装备”——木质戗干三角支撑,在麻绳缠绕处,绿化工人还细心地垫上了防磨布。
“这种加固法能让树根扎稳,雨季来了,树木也不容易倒伏。”绿化工人张师傅边说边检查绑扎的松紧度。
“这段路又有树荫了!”家住东二环附近的赵先生特意带着小孙子来看施工,“等树长起来,经过时会感受到一丝清凉。”
而在丝绸之路大道、腾飞路等路段,园林部门则玩起了“色彩魔术”——补植山桃、榆叶梅等开花乔灌木。粉白相间的鲜花与苍翠的松树错落交织,让过往市民眼前一亮。
近日,在清晨的丝绸之路大道上,市民王先生晨跑时惊喜地发现路边的榆叶梅开花了,他立刻停下脚步,走到在一株榆叶梅前,看着枝头初绽的粉色花苞,王先生用手机镜头定格了这一春日剪影。
“往年这条街就是网红打卡地,听说今年要把这样的美景‘复制’到更多街道?”
随后,带着王先生的疑问,记者在腾飞南路新开辟的绿化带施工现场找到了答案。为了让春日美景不再局限于某一条街道,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开启了“复制粘贴”模式。在腾飞南路施工现场,裹着晨露的榆叶梅苗木正被园林工人小心翼翼地植入沃土。
“株距2.5米,这个参数能让开花乔灌木既能独立成景又能连片成海。”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第三苗圃主任张涛一边指导工人栽种树苗,一边手持修枝钳为刚栽下的苗木进行“美容”,精准修剪交叉枝、病弱枝,让新树苗一落地便展现出优雅姿态。
说起榆叶梅,它可真是春季花卉中的“颜值担当”,不仅“外表”出众,还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即便在零下35摄氏度的极寒气温下也能安然越冬。这样的特性,让它与呼和浩特春季乍暖还寒的气候完美适配,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城市绿化的“宠儿”。如今,漫步在呼和浩特的各大公园和街头绿地,随处都能看到榆叶梅俏丽的身影,它们已然成为城市绿化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次园林部门在腾飞南路两侧种下大量的榆叶梅,在不久的将来,一条繁花盛开的街巷将在呼和浩特惊艳亮相,为这座城市再添一抹迷人景色。
“春季,中心将通过陆续补植山桃、海棠、榆叶梅等开花乔灌木,为城市添绿增彩。”王晓敏说。
“我们希望通过持续补植树木,提高城市基础绿量,形成连贯自然的林缘线,让城市园林绿化不断提质,让城市景观颜值不断提升。”王晓敏表示,首府园林部门除了在5月中旬完成树木补植,还将持续开展低碳智能化养护,通过滴灌系统、智能监测等科技手段护航绿色成长。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李娟 文/图)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魏颖
丨审核: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