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百科

手机版

和铂医药2024年营收净利双降

来源:国际金融报

3月31日,和铂医药公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铂医药全年总收入约2.74亿元人民币(3810万美元),盈利约1941万元人民币(270万美元)。公司已连续两年实现盈利。业内认为,能持续盈利这是该创新药公司商业模式具有可持续性的表现。

业绩较2023年有所下降

虽然业绩正增长,不过,与2023年相比,和铂医药的业绩其实有所下滑。公司在报告期内录得营业收入3810万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8950万美元有所下降。2024年净利润为278万美元,较2023年的2276万美元大幅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和铂医药的研发开支大幅减少,从4508万美元减少至2100万美元,降幅达到53.4%。行政开支也从1950万美元减少至1317万美元,下降32.3%。经常性收入从2023年的571万美元增加至2024年的1691万美元,增长196.5%。

不过,该公司表示,和铂医药财务状况稳健,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2亿元人民币(1.668 亿美元),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财务基础。

从“烧钱模式”到具备“自我造血”能力,这是中国创新药成长的必然路径。和铂医药显然还有腾飞的底气。

资料显示,和铂医药成立于2016年,主要创始人为王劲松博士,曾在赛诺菲任职,担任中国研发中心总裁和亚太区转化医学负责人,曾担任哈佛医学院的主治医师和临床研究员。该公司成立之初就关注免疫学和免疫肿瘤学领域的创新抗体疗法发现、开发和商业化。

和铂医药认为,能取得不俗的业绩,与公司持续推进差异化产品管线息息相关。比如,和铂医疗是与诺纳生物并行的子品牌,现已独立负责公司产品管线的开发。目前,和铂医疗的产品开发聚焦于免疫和炎症性疾病、肿瘤等治疗领域,拥有多款处于临床阶段及IND或IND申报准备阶段的、高度差异化的创新候选药物。

在炎症与免疫学领域,公司已建立丰富的临床前管线,涵盖基于HCAb的双特异性免疫细胞拮抗剂(HBICATM)技术生成的双特异性和多特异性抗体,以及针对免疫性疾病的超长效生物制剂。

在肿瘤学领域,公司正在利用其HBICE®平台开发具有新颖设计和差异化作用机制的双特异性和多特异性抗体,如HBM9027(PD-L1xCD40)和HBM7004(B7H4xCD3)。此外,凭借Harbour Mice®平台及偶联药物平台的优势,公司还在探索更多治疗模式,如HBM9033(一款靶向MSLN的ADC)及其他处于早期开发阶段的ADC和RDC项目。

全球化发展与突破性创新并举

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提到,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多个产品管线,包括巴托利单抗(HBM9161)和HBM9378/WIN378等的临床研究,巴托利单抗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已于2024年7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同时,公司与阿斯利康及Windward Bio等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推动新药的开发和商业化。

2024年,公司持续拓展与全球顶尖学术机构及行业伙伴的业务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共同推动创新与效率提升。今年一季度,和铂医药的对外合作也在加码。

3月21日,和铂医药宣布与阿斯利康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研发针对免疫性疾病、肿瘤及其他多种疾病的新一代多特异性抗体疗法。这是双方自2022年以来的第三次合作。

根据协议,和铂医药将获得总计1.75亿美元的首付款、近期里程碑付款和额外新增项目的选择权行使费,以及最高达44亿美元的研发及商业里程碑付款,外加一定比例的销售分成。此外,阿斯利康还将对和铂医药进行1.05亿美元的股权投资。此次合作进一步优化了和铂医药的财务状况,可以最大化和铂医药创新能力的商业价值,加速创新管线的产出和全球临床开发进度,并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注入越来越多的创新源动力。

展望2025年,和铂医药坚持全球化发展与突破性创新并举。该公司表示,将继续通过和铂医疗和诺纳生物的“双引擎” 驱动业务增长。2025年,和铂医疗将持续推进内部管线的全球临床开发进程,诺纳生物将继续为生物科技及制药企业提供一体化研发解决方案,不断完善促进生物医药发展的创新生态圈建设。

基于公司Harbour Mice®技术平台及T细胞衔接器技术开发的多款产品将向免疫学领域拓展,ADC平台也将完成迭代升级。通过自主开发与商业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公司计划在免疫性疾病及免疫肿瘤领域打造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组合。

通过战略合作实现平台价值最大化的商业模式将持续推动公司全球化发展。2025年,随着临床前产品管线逐渐成熟,公司有望进一步扩大合作网络,建立更为广泛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