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是最独特的文明,延续至今,从未间断。在世界所有国家里,只有中国的文化始终没有间断地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文字是世界上唯一从古至今演变过来的汉字。这是中华文明史的象征,是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必然结果。历史再次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而辉煌的民族。
中国文字发展历程:从图画符号发展到现在的汉字。
贾湖刻符:八千年前,刻符,一种符号,也属于卦象文字。
双墩刻符:七十多年前,符号种类的功能为表意,戳记,计数等。其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状态,具备原始文字性质,是汉字的源头之一。
半坡陶符:六千多年前,刻在陶体口沿的刻画符号,包含数字,属于仰韶文化。
青墩刻符:距今五千年前,有数字刻符,刻在麋鹿角上的符号,属于良渚文化。
庄桥坟刻符:距今五千年前,被以为中国最早原始文字,有的连字成句了。
骨刻文:兽骨上画的符号--象形文字或图形文字,是中国最早以记事为主的文字,大约在公元前2600年一公元前1300年。
陶寺朱文:刻在陶寺扁壶上的字符,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一公元前1900年之间,属于陶寺文化,对复原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性质,国家产生的历史及夏文化探索,有重要学术价值。
甲骨文:殷商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甲骨文是所发现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是公认较为成熟的汉字文字系统,也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被称为汉字的中国汉朝隶书文字的渊源,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及研究价值。
金文:称钟鼎文或铭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从商朝后期出现,到西周达到顶峰。
大篆:西周后期,文字的演变产生两个特点:线条化,规范化。秦用大篆,六国用六国古文字。
小篆:秦统一天下,统一文字,推行标准字形,整理文字,改定字体,让全国用简化后的字体书写,称之为小篆。
隶书:汉代民间出现了新字体,在下层小官吏、工匠、奴隶中流行,称为隶书。
草书:形成于汉代,为了书写方便从隶书基础上演变,从东晋开始,草书又分为大草与小草,草书由于字形简单,并没有取代隶书而成为主要字体。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魏晋时代开始在民间流行,大书法家王羲之,创作了大量行书作品,倍受后人喜爱。行书写起来比楷书快,比草书好辨认,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楷书:楷书将隶书笔划写法改变,由扁形隶书改为基本上呈弯方形的方块字。历经魏晋南北朝,到了隋唐后基本定型。
宋体:为适应印刷术而出现的汉字字体。楷书被美术化,写得更加规矩而漂亮,称为宋体字。
仿宋体:由宋体发展而来,一种采用宋体结构、楷书笔画较为清秀挺拔的字体。仿宋体被国家指定为机械图使用的标准字体、中文打印机采用的字模及电脑手机中使用的主要字体。
新中国汉字:出现了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形体等。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表现,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
汉字称中文,中国字,是迄今为止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同样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伟大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