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百科

手机版

在上海虹桥机场、火车站叫网约车,还得再付10元停车费?

乘客在机场、火车站叫网约车,如果产生停车费,该谁来承担?

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十分明朗:类似场库,往往都设有免费停车时长,如果是乘客自身原因,导致超过了入场的免费时间,所产生的停车费由乘客来支付;如果是因司机停车在库内等单,那费用由司机来承担。

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更加复杂。一段时间以来,在社交平台上,乘客在上海虹桥机场、火车站叫网约车被要求支付停车费的帖文屡见不鲜。评论区里,司乘双方针锋相对,均认为自己不该承担这笔费用,甚至还衍生出了“付费后这样投诉,可成功退停车费”的攻略。

不少网友表示都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停车费缘何成为争议的焦点?

10元停车费如何产生?

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分享了自己清明假期在上海的打车经历:“落地虹桥机场打了辆网约车,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司机让我们拉着行李去找‘熊猫’停车场不说,还要让我承担停车费,这是正常的吗?”

有网友发帖质疑停车费的合理性。

发帖人称,自己从下单到根据司机的说法下楼找车,再到上车,整个流程不超过15分钟,自己不属于“过错方”,产生的停车费应当由司机来承担。一石激起千层浪,评论区里,网友们仔细询问了停车费产生的原因,还现身说法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有网友称,其全程未被告知要收停车费,直到回家看到账单后才知道,停车费已被自动计入总费用中;有网友则介绍,自己在上车后才被告知要缴纳停车费,车辆已经启动,无奈只得同意。梳理相关帖文和言论不难发现,争论最为激烈的,要属在乘客按时到达上车点的情况下司机端责任的划分,非首次进库车辆首当其冲。原来,根据虹桥枢纽几个停车场库的收费规则,当日首次进库车辆可享受20分钟的免费停车优惠,此后车辆进出均需缴纳停车费,矛盾也就此产生。

出口处,特意标注着“0时至24小时只享受1次20分钟免费出库”。

日前,记者在调研过程中,也遭遇了“被要求付停车费”的经历。为避免司机等待,记者在到达P7停车库的网约车上车点后,才在“滴滴出行”平台下了单。很快,地图显示,距离上车点1.5公里左右的一辆车接单了,紧接着,司机就打电话过来,称进入P7停车库会产生费用,需要乘客负担。“怎么会有停车费?”面对记者的疑问,对方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再次强调了一遍“停车费10元”。直到得到记者确认的答案后,司机这才挂了电话。这时,手机界面的车辆轨迹迅速进入了场库内,5分钟不到,记者就顺利上了车。

上车后司机才坦诚告知,这已经是他当天第3次进入虹桥枢纽了。“只有第一次有20分钟的免费时长,后面哪怕只进1分钟也得交钱,这个钱我们不可能承担。”司机说。本以为他会将该笔费用加入行程单,然而,到了出口附近,司机直接让记者打开手机二维码,并拿去支付了停车费。账单显示,这笔钱直接付给了机场管理方。

在司机要求下,记者扫码付了10元停车费。

这笔钱到底该谁出?

“这不是把运营成本转嫁给乘客了吗?”对于网约车司机的这一操作,不少乘客都认为不合理。“对于乘客来说,同样都是在机场打车,压根不会区分你是第几次进场库,这应该是司机运营成本的一部分。”也有网约车司机对此表示认同,陈师傅透露,以滴滴平台为例,在机场车站等场所打车,本身就考虑到驾驶员接驾成本问题,有相对较高的起步价或基础费,“停车费应该是包含在里面了。”

滴滴出行平台上,有场站订单的声明。

的确,平台对于这笔费用的收取也有相应的规则。订单结束后,记者向滴滴出行平台的客询询问费用详情,客服人员表示,因该笔费用系线下支付,未查询到交易记录,暂无法处理。至于费用究竟由谁来承担,客服只是介绍道:“若司机未接到订单,在机场、火车站等场站等待接单期间,产生的停车费,需司机承担。”这一规则也在平台的问答界面予以明确。记者留意到,在平台上车点引导界面的底部,有一行小字标注着:“虹桥枢纽停车费由司机承担,您无需承担停车费。”

在图文引导界面,一行小字提醒,停车费由司机承担。

高德出行也有相关提示,称“司机师傅在接到订单到达规定上车点所在停车场之后,因等候乘客上车造成的停车费用由本单乘客支付。司机师傅完成上一笔订单,在机场停车场等候接下一单时产生的费用,由司机师傅个人承担。”至于记者所遇到的多次进场库而产生的停车费,平台并未明确。

高德打车关于停车费的规则说明。

规则不明确,就给矛盾留下了一定的发酵空间。采访中,面对乘客的质疑,网约车司机也连连叫苦。曹师傅认为,如果司机在停车场外接到了订单,费用应该由乘客自己承担,“因为车子进车库纯粹是为了接顾客,有点类似高速费。”由于平台对司机取消订单有限制,他往往都会提前跟乘客沟通,争取理解,“有的时候乘客明明同意把停车费加进车费里,结果一投诉平台就会以乱加附加费处罚司机,作为司机,我们也很无语。”让乘客扫码支付停车费显然是司机根据平台规则找到的应对投诉的方法。

管理模式能否更加优化

双方都认为“不该我付”,怎么办?不少网友开始将矛头转向停车费的管理方,认为不该设置这样的门槛,增加乘客和司机的负担。

对此,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副教授李林波认为,虹桥枢纽几大停车场目前的收费方式,旨在快速疏散场内交通、缓解库内拥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停车库提供的是停车功能,其本质却是为出行者提供必要的接送机便利。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管控,势必会被‘黑车’带来资源的过度使用,因此利用价格杠杆进行适度分流并提高停车场所整体运行效率也是必要的,体现了管理方的深层次考虑,不能全盘否定。”不过,他觉得,当前枢纽对于网约车的管理手段过于粗放。“只有一次免费时长的确过于严苛,普通人去接送两次也是有可能的,更别说网约车了。说到底,这不仅仅是10元停车费的问题,而是虹桥枢纽对于网约车的管理手段亟待优化。”

4月2日,杭州东站上线的“网约车精准车位实时推送”试点功能或许值得借鉴。去年7月起,杭州东站就已经推行了“人找车”服务模式,网约车上客区内配置了实时信息大屏,支持扫码查询、手机NFC感应等多种交互方式获取车辆信息。今年新试点的功能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当接驾车辆到达停车位后,即可直接在最新版“滴滴出行”App上和步行引导卡页面实时查看接驾车辆的精准车位号,叫车、找车、上车全流程都实现了线上可视化。据悉,这样一个快速寻车、交通治堵、服务提升的智慧出行一体化系统工程,可以高效疏散东站日均42万人次的大客流。而实现上述功能,显然需要将网约车信息接入交通枢纽的管理系统,从而才能实现对网约车出入管理上的优化。

202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基本建成,虹桥大枢纽也将承载更大范围的交通连接,“这就需要基于一体化理念,利用好大数据,做到规划、设计与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精细化部署,才能极大提升交通运行的效能。”李林波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服务过程中,网约车平台不能置身事外,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李林波建议,平台需要制定更详细、合理的运营规则,尽量避免矛盾纠纷的产生,另一方面也应积极跟交通枢纽管理方谋求合作,合力寻找问题的最优解。

原标题:《在上海虹桥机场、火车站叫网约车,还得再付10元停车费?》

栏目主编:毛锦伟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栗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