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百科

手机版

2025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主题聚焦“博物馆未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国家文物局3月31日下发“关于组织开展2025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的通知”,确定2025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The Future of Museums in Rapidly Changing Communities),重点强调在快速变化社会中,面对文化身份的守护、创新和重构等新任务,博物馆如何明确自身角色,积极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与时代同频共振。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身处快速变革的时代,博物馆应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积极推动博物馆改革发展,更好守护人类优秀文化遗产,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瑰宝。博物馆作为保护传承人类文明的殿堂和公共文化服务专业机构,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发展活力,聚焦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全面、立体、真实展示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应全面促进优质资源直达基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化需求日渐高涨。要密切馆际和区域交流协作,推动资源整合、促进要素流通、加强业务帮扶、强化科技支撑,优化优质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丰富文化供给和服务,更好展示文物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审美追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应重视和发动青年群体力量。青年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中坚力量,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源头活水。博物馆通过精品展览和活动,阐释历史文化、呈现社会变迁、凝聚集体认同,受到广大青少年的青睐与欢迎。同时,突破单向教育模式,将博物馆空间转化为青年表达文化主张、探索社会议题的试验室,为文化传承提供可持续的动力和活力。应加速现代科技融合与智慧博物馆发展。建设文化强国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技术迭代与场景驱动共生演进,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成果及其应用层出不穷,引领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深度变革。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博物馆传统的供需模式和运行方式,推动博物馆与科技的有机融合,强化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服务,能够更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关于活动形式,通知要求:加强区域统筹协调和馆际资源整合,鼓励通过联展换展、巡回展览等方式,策划推出相关精品展览,组织配套公众讲座、研学课程、亲子活动、文化演出、学术研讨、文创营销等活动,提升宣传综合效益。

实施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乡村、进企业及流动博物馆等活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提高覆盖面和影响力,让博物馆优质文化服务为更多人民群众共享。

加强科技支撑,依托互联网与各类新技术手段,破除时空限制,打造“指尖”和“云端”上的博物馆,让公众足不出户也可以观展看展。

创新传播方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新媒体以及机场、地铁、商圈等户外平台,打造宣传矩阵,进一步增强博物馆影响力传播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