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百科

手机版

无事不扰!衡阳以法治“组合拳”规范涉企行政执法

扫码入企开展执法。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新凤 通讯员 曾兰清 衡阳报道

作为全省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试点单位,近期,衡阳市司法局以规范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公布“三张清单”、突出平台应用、分级分类检查等创新举措为抓手,全面推动涉企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为企业松绑减负,助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全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衡阳模式”。

公布清单 明晰执法边界

为便于行政执法部门及执法人员更好地学习、掌握国省有关规范涉企检查工作的政策文件要求,衡阳市司法局认真梳理涉企行政检查工作相关文件,汇编成册,作为开展培训使用的通用教材。

此外,重点抓好涉企行政检查主体清单、事项清单、年度检查计划清单“三张清单”的清理、编制、公布工作。

自2月份开始,各行政执法单位根据上级执法部门公布的清单以及衡阳市15部地方性法规规章对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进行初步编制。3月20日,在全省率先公布《衡阳市乡镇(街道)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通用版)》。3月25日,完成了市本级涉企行政检查主体清单审定工作(确认36家市直行政机关有行政检查权)。23家市直执法机关已完成了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年度行政检查计划清单清理、公布工作。

平台赋能 规范执法行为

以制度刚性倒逼执法规范的同时,衡阳还同步强化执法平台应用,提升执法效能。

目前,衡阳550余家行政执法单位实现执法平台应用“全覆盖”,参加培训1400余人次,6家试点单位已逐步运用平台开展行政执法工作,非试点单位也逐步过渡到平台执法。对试点中发现的问题,共提出优化整改意见150余条。

此外,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开设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专栏,多角度、多场次进行宣传推广,积极推动各部门从应用衡阳赋“码”保护平台到使用“湖南营商码”扫码入企开展执法,未出示检查码不得入企检查。

在近期开展的工贸企业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情况的行政检查中,衡阳市应急管理部门对某企业进行现场核查,发现消防设施不达标、员工防护缺失、应急演练缺位等7项安全生产管理漏洞。

针对上述问题,执法人员当场责令企业停止违法行为,并于整改期限前进行改正,并要求严格对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完善管理制度。

关注民声 提升监督效能

湖南省司法厅公开征集涉企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线索的公告发布后,衡阳市政府和12家县市区政府官网、25家市直单位官网、4家微信公众号、工商联网站及企业家微信群均进行登载,全面加大涉企检查政策宣传。

自征集线索公告发布以来,市本级已接到3起投诉举报,全部录入省一体化平台,实行全程网上流转办理。其中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执法问题引发关注。

举报人反映,某县“四个朋友”系列自助棋牌室存在“超范围经营”“无证经营”等问题。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虽在省长信箱、县长信箱及红网百姓呼声等官方渠道多次回复“已责令停止经营”“下达整改通知书”,但实际核查发现,多家涉事棋牌室仍在正常营业,且举报人未收到任何书面答复。

该投诉通过省一体化平台录入后,衡阳市司法局立即启动网上流转程序,要求某县市场监管局限期提交整改证据,并督促其依法公开执法文书。针对“责令整改未落实”“整改通知书未向举报人出示”等问题,司法局将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开展实地核查。

分类监管 实现“无事不扰”

在强化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的同时,衡阳更注重通过精准施策提升监管效能。

衡阳市司法局制定《关于对重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行政检查的工作方案》,探索对重点企业(目前,衡阳市“四上”企业共5240家)实行“信用+风险”分级分类行政检查模式。即根据发改部门的信用评价等次和市场监管部门的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将全市“四上”企业综合评价分为A、B、C、D四个等级,对应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综合评价A级的,采取“企业自检+信用承诺”的非现场检查模式,实现“无事不扰”;B级的,采取非现场检查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模式,且每年只入企现场检查一次;C、D级的,有针对性地提高检查频次。

分级分类监管不仅提升了执法效能,更催生了政企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某企业负责人提到:“过去多头检查、重复检查让人疲于应付,现在‘三张清单’明明白白,检查频次少了、流程规范了,企业能腾出更多精力专注发展。”此外,针对A级企业的“无事不扰”政策,一家公司负责人补充道:“信用承诺制既是对企业的信任,也是鞭策。我们主动加强内部合规管理,既保安全又提效率,真正实现了双赢。”

“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提升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衡阳市司法局负责人表示,涉企执法检查要秉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理念,优化服务,确保监管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