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百科

手机版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

图为赵忠贤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演示磁悬浮现象(2017年1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赵忠贤是我国高温超导研究主要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潜心致研,为高温超导研究在中国扎根并跻身国际前列作出突出贡献,在国际超导界享有盛誉。

赵忠贤,男,汉族,中共党员,1941年1月生,辽宁新民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64年,赵忠贤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当时我国的超导研究刚刚起步。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际科学界普遍认可“麦克米兰极限”,即超导临界温度最高不大可能超过40K(开尔文,热力学温度单位),但赵忠贤经过反复研究后向这一经典理论发起挑战。在10余年积累的基础上,1987年2月,他和团队独立发现了临界温度在93K的液氮温区超导体,并率先在国际上公布其元素组成,使便宜好用的液氮替代了昂贵的液氦来实现超导,这是中国在超导研究领域的第一次重要突破。2008年,赵忠贤敏锐意识到铁基超导体很可能是新的高温超导体材料,便提出高压合成结合轻稀土替代的方案。他率领团队很快将铁基超导体的临界温度提高到50K以上,并创造出55K最高临界温度的世界纪录,一直保持至今。赵忠贤带领团队在超导研究领域的两次重大突破,使我国高温超导研究跻身世界前列。他还积极推动超导学科发展,联名建议成立国家超导实验室(现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获批准,他担任首届实验室主任,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超导研究人才。

“快乐在于每天都面对解决新问题的挑战。”如今,年逾八旬的赵忠贤仍精神矍铄地奔波于全国各地,为推动超导在民生各领域的落地应用不辞辛劳。他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他“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并亲自颁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