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全国土地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回暖态势,尤其是核心城市的优质地块竞拍热度持续攀升,带动房企拿地信心显著增强。数据显示,1—3月,TOP100房企拿地总额达2895.8亿元,同比增长30.6%,增幅较上月扩大3.9个百分点。这一增长不仅反映了市场情绪的回暖,也揭示了房企对未来市场潜力的乐观预期。
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竞拍热度高涨
核心城市市场情绪的回暖是推动房企拿地信心增强的重要因素。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300城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长超过20%,其中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表现尤为突出。3月,300城经营性用地平均溢价率为17.1%,较上月提升约6个百分点。杭州、苏州等城市的高溢价地块成交更是成为市场焦点,杭州平均溢价率达42%,苏州为38%。
销售十强房企的拿地表现尤为抢眼。1—3月,销售十强房企拿地金额同比增长162%,总计拿地金额(全口径)近1775亿元。其中,绿城中国、华润置地和中海地产位列新增货值前三,分别实现新增货值504亿元、456亿元和393亿元。头部房企在核心城市的积极布局,进一步推动了土地市场的点状高热。
城市及区域分化现象持续
尽管核心城市土地市场热度显著回升,但城市及区域分化现象依然明显。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1—3月,全口径销售百强企业中,仍有近七成企业未有土储入账,投资保持谨慎态势。与此同时,头部房企凭借资金实力和战略布局,持续扩大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剧了市场集中度分化。
从区域来看,三、四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复苏动能不足,量价同比回缩。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指出,低能级城市土地市场或仍面临一定压力,城市及区域分化现象将延续。相比之下,一线和核心二线城市由于优质地块的稀缺性和市场需求强劲,成为房企争夺的重点。
房企投资策略趋同 聚焦核心城市优质地块
头部房企的投资策略呈现出明显趋同的特征。一方面,房企普遍选择核心城市的核心地块,对外围区域关注度偏低;另一方面,房企偏好区位好、容积率低、小面积地块,注重安全性的同时保障流速。央企和地方国企在核心城市的土储补仓动作频繁,进一步推动了土地市场的活跃度。
展望未来,克而瑞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杨科伟认为,得益于核心城市土拍楼板价创新高、土地市场热度维持,以及需求侧信心的持续提振,重点城市土地热度将继续维持。然而,市场回暖的结构性特征意味着三、四线城市的复苏仍需时日,房企在投资布局上仍需谨慎。
总体来看,2025年一季度土地市场的回暖为房地产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城市及区域分化现象将持续存在。房企在核心城市的积极布局,不仅反映了对未来市场的乐观预期,也揭示了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分化的趋势。
本文源自金融界